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论坛在石大举行

作者:责任编辑:梅善忠审核人:司江伟发布时间:2014-04-29浏览次数:227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论坛在我校举行 王大勇摄影

副校长李兆敏致辞 王大勇摄影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陈占安致辞 王大勇摄影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艳国做大会专题报告 王大勇摄影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韩喜平做大会总结发言 黎国举摄影

    4月26~27日,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论坛在我校举行。本次论坛由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主办,太阳集团tyc151承办,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功能”。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等近百家高校、研究机构和媒体的11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艳国,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陈占安、韩喜平,副校长李兆敏出席论坛开幕式。

  副校长李兆敏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向来宾介绍我校基本情况以及太阳集团tyc151的沿革与发展。他表示,此次论坛的举办对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希望今后进一步深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实现新的发展,为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的中国贡献力量。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陈占安为开幕式致辞,指出本次论坛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必须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批示精神;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的建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特别是概论课的教学改革。他表示,此次论坛将为展示和交流马克思理论学科的已有研究成果提供一个重要的学术园地和平台。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艳国作大会专题报告。报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工作规划,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的一些思考。

  徐艳国指出,教育部社科司着手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意见》,就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出两个重大举措:一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领航计划,二是实施卓越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计划。他强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方面,要构建立体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加快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问题,他认为要重视研究实际问题,重视研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整体性、合理性、信息化,重视教育对象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及思想理论教育如何融入学校育人环境等问题,从而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

  与会人员分别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属性与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培养方案与规范培养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经过多场分组讨论和交流发言,本次论坛达成以下共识: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关键是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和时代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基础之上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不断成长壮大的稳固根基,应该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历史学、范畴学、文献学以及方法论学,并在借鉴吸收其它学科合理性因素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本学科特色。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属性的科学界定和培养方案的严格规范是目前学科建设的前沿问题和关注焦点。应当确立鲜明的学科意识,注重学科定位,强化学科的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力,从而谋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科学化发展。

  本次研讨会将进一步奠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坚实的学理基础,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全面改革,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韩喜平在论坛闭幕式上做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论坛呈现出综合性强、信息量大、创新多、层次高、组织精心等特点。与会人员不仅收获了新的思想和信息,而且收获了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思路。马克思主义工作者要充满自信、担当责任、共同努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科”。